说到沙爹,大多数人都会直接联想到马来档口、香气四溢的炭烤串——但其实,在几十年前的马来西亚,“沙爹”的故事并不只是马来人的专属。
📜根据1968年《南洋文稿》的一篇文章〈马来亚的街头小吃〉记载,“沙爹”这个词其实来自福建话或闽南语的“三块”——指的就是三块烤熟的肉!当年许多南来的福建人,习惯将三块烤肉作为便捷又饱肚的美食,闽南语的“三块”念作“sa-te”,就成了今天的“沙爹”。
🍢后来,这种吃法被其他族群喜爱并传承,马来人也开始将鸡肉、牛肉、羊肉以类似方式串烧,并沿用了“沙爹”这个名字。
🔙在上世纪50、60年代,马来西亚街头的沙爹档并不只有马来人经营,许多华人也在经营沙爹生意。但随着时间流逝,华人经营的沙爹档逐渐减少,沙爹才慢慢成为马来小吃的代表。
🌍从“三块”到“沙爹”,这段美食文化的演变其实正好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多元交融。
你有没有被这个历史冷知识惊艳到?
👇欢迎留言分享你最爱的沙爹摊!
Comments (0)
Be the first to write a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.Writ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