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晋,有一条特别的路——“跑马场路”(Jalan Lumba Kuda)。
路名听起来气势非凡,附近还有“跑马场小学”和“甘榜跑马场”。可如果你真的走一圈,会发现周围根本没有跑马场的影子,取而代之的,是市政局大厦、住宅与学校。
但千万别以为命名随意。事实上,这里曾经是真正的跑马场所在。
🐎 赛马时代的古晋
19世纪末到90年代初,古晋就有一座热闹的跑马场。
当时的次任拉者酷爱骑马,他不仅在邮政总局旧址附近建马厩,还常常清晨骑马健身,久而久之带动一股赛马风潮。官员、商人、名流纷纷效仿,甚至还组织赛马大会。
最初的跑马场环境很简陋——只是从几位华人富豪租借土地圈出跑道,周围多是胶林。参赛的马匹也“草根十足”:不少是从石隆门矿场拉车的马匹,被临时拉来凑热闹。但随着赛马热潮兴起,来自苏禄、澳洲、印度的良种马被陆续引进,赛事越办越专业。
1924年,砂拉越马会正式成立,赛马从此有了组织与规模。拉者甚至将“赛马日”定为公共假期,全古晋陷入嘉年华般的氛围:
🎺 军乐队清晨奏响
👑 拉者、王室、高官与各族领袖盛装赴会
🏇 骏马在跑道上奋蹄奔驰
💰 观众热情下注,兴奋呐喊
那时的跑道长1.3哩,从浮罗岸延伸到昔加玛路,赛马日真可说是“万人空巷”。
然而,历史并不总是辉煌。二战时期,日军占据跑马场,看台所在的小山丘还一度被当成刑场,留下沉重的印记。战后,马会恢复运作,并一路延续到90年代。直到晋连路八哩新跑马场落成,这里才正式谢幕,跑马声消散,只剩下“跑马场路”的名字,静静地守护这段历史。
🎡 “快乐世界”与三小的渊源
除了跑马场,古晋老一辈口中常说的“快乐世界”(Happy World),也曾在这里存在。
20世纪50年代,随着经济发展,侨领们兴建了一座游乐场,并借用新加坡著名“快乐世界”的名字。这里热闹非凡:
✨ 有椭圆形大剧院,定期上演闽南剧、潮州戏、歌舞团表演
✨ 四周设有杂耍摊、小游戏,入场只需一角钱
✨ 还有露天电影可免费观赏
✨ 两座戏台“凤凰台”和“夜莺台”更成为焦点,闽剧团与潮剧团“打对台”,观众看得如痴如醉
短短几年,这里成了古晋人的夜生活中心——歌声、锣鼓声、欢笑声此起彼落。
不过,由于古晋人口有限,热潮渐退后,票房逐渐走下坡。最终,游乐场亏损结束,由中华小学校董会接手,才有了今天的“三小”。旧剧院被改为体育馆,杂耍摊被拆除,新校舍在这里拔地而起。
如今,三小已是一所设备完善的大型小学,但许多老古晋人一提起“三小”,脑海浮现的不是校园,而是五十年前夜夜笙歌的“快乐世界”。
🏮 街道与名字的温柔记忆
跑马场已消失,“快乐世界”不复存在。
但它们并没有真正离开,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:
📍 在“跑马场路”的名字里
📍 在“三小”校园的土地上
📍 在老一辈的口耳相传里
它们提醒着我们:每条街道都有一段故事,每个名字都承载着城市的集体记忆。
💭 如果你也在古晋长大,你还记得哪些“已经消失的地方”?
欢迎在留言分享,或许那也是别人心中的“快乐世界”。
Comments (0)
Be the first to write a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.Writ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