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逛网购平台时,发现越来越多地方都在推 “Pay Later / 先买后付” 的服务。只要轻轻一点,就能先把东西买回家,分期慢慢付,看起来超诱人~ 😮
👩🦰 原本只是想买一双 RM200 的鞋子,结果看到可以分 3 期付款,一期才 RM66,觉得负担轻松,就买了。后来又买衣服、买电器,觉得「反正一期不多」,没多久,每个月账单累积起来,才发现自己欠了超过 RM2,000!💸
更糟糕的是,因为她有时候忘记按时还款,结果被加上了额外手续费和利息,本来 RM2,000 的欠款,硬生生变成 RM2,500!那种“明明买的时候觉得很轻松,后来却被反噬”的感觉,真的很痛。
💡 其实 Pay Later 的确有它的好处:
✅ 不用一次付清,缓解现金流压力
✅ 突发需要(如手机坏掉、电器坏掉)可以先解决问题
✅ 部分平台免利息,看起来更划算
⚠️ 但风险也很现实:
❌ 容易让人失去消费节制(买的时候感觉没压力)
❌ 一旦逾期,利息和罚款比你想象中高
❌ 小额分期累积,最后压力反而更大
很多人一开始用 Pay Later,是想着「反正金额小、没关系」,但问题就在这里—— 所有的“没关系”,累积起来就变成了“大问题”。
就好像健身时偷懒一次没事,但如果每次都偷懒,最后就会发觉「怎么变胖了」;消费也一样,每次都觉得分期很轻松,最后你会发现「怎么我欠了这么多」😅
👉 所以,Pay Later 到底是“救急神器”,还是“温水煮青蛙”?关键就在于 你能不能自律。
📌 建议:
只用在必要消费:例如工作用到的手机、紧急修理电器,而不是衣服、包包、游戏机这种可买可不买的东西。
计算好每月固定支出:确保所有分期加起来,不会超过你收入的 30%。
记得按时还款:最好设提醒,不要因为健忘而付出更大的代价。
别被“免息”迷惑:很多平台虽然前期免息,但一旦逾期,利息和罚款会非常惊人。
先存钱再消费:如果你发现自己常用 Pay Later 买非必要的东西,说明你可能要重新检视消费习惯。
🙋♀️ 我常觉得,Pay Later 很像一种“温柔的陷阱”。它不会立刻让你感到痛苦,反而让你觉得很轻松,但越往后走,你越可能掉进债务的深坑。
那你呢?你觉得 Pay Later 是 理财助手,还是 债务陷阱?
欢迎在留言区聊聊!👇
Comments (0)
Be the first to write a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.Write a comment